老区新貌·崮乡走在前(76)一根废弃果木的旅程
喜迎二十大,奋进新征程。蒙阴是一片红色热土,是著名的孟良崮战役发生地。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一幅老区新画卷正徐徐展开,百姓生活殷实,特色产业兴旺,沂蒙精神代代传,“两山”实践谱新篇。即日起,在临沂市委宣传部指导下,蒙阴县委宣传部、大众网·海报新闻联合推出“老区新貌·崮乡走在前”系列全媒体报道,生动讲述新时代多姿多彩的、时尚繁荣的、充满青春活力的美丽富强幸福新蒙阴,激励干群踔厉奋发、笃行不怠,意气风发向未来。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林鹏 辛思进 见习记者 辛龙 通讯员 张圣虎 李朋 临沂报道
8月18日,薛庆俊和妻子割完羊草回到家中。
除了那车青草,薛庆俊海还将一枝碗口粗的鲜桃木带回了家。待车停好,老薛就把桃木卸下来,扔进了羊圈。
“羊就喜欢吃这个树皮,越啃越起劲”。看着记者疑惑的眼神,老薛胸有成竹,自豪地说,“我心里有数,看这些羊膘肥体壮的。”
诚如老薛所言,圈里的羊群看到桃木,纷纷涌了上来,朝着桃木一顿啃食。
没多久,那枝桃木的树皮和叶子所剩无几,只留下光溜溜的树干。
“看外表虽然没啥问题,实际上里面被害虫啄坏了,活不了多久。”种了一辈子果树的老薛幽默地说,一眼就能看出这棵树即将“寿终正寝”。
他走到果树跟前,没怎么用力,树枝就倒了。
于是,这根桃木枝就成了羊儿口中的“美味”。
看着光秃秃的树枝,老薛又收了起来。“回头有人收购,一斤木头能卖一毛多钱呢。”老薛嘴一咧,笑了。
老薛家住蒙阴县高都镇薛家峪村。典型的山地特征,决定了这里种植果树是蕞好的出路之一。
在以前,每年裁剪剩下的树枝、老化的果木被大量丢弃,利用率低,极易造成环境污染。
在聚利合作社,机器在处理果木碎屑
而如今,循环的概念被植入蒙阴果业发展之中,果木变废为宝,成为百姓眼里的“香饽饽”。
位于蒙阴县垛庄镇孙家峪子村的聚利合作社里,几台机器正高速运转,将果木加工成木屑以及颗粒等。
王法琪说,果木被加工成肥料和燃料,一举两得
“在我们这里,木头被加工后,既可以用作供暖燃料,又可以与农家肥结合,发酵后重新回到田地,增强土壤肥力。”看到来访者不解的眼神,聚利合作社社员王法琪介绍,与水肥一体化一样,废弃果木的再回收利用,减少了化肥的使用,长出的水果有机环保。
薛庆俊介绍,枝条有时收集起来被加工成饲料。秋冬季节饲料匮乏之时便派上大用场。
果业的循环,让果农们看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带动了他们的积极性。
果农赵国锐说,果业循环,也给美在农家工作带来了便利
高都镇黑石山村果农赵国锐说,除了果木、枝条,村里的枯树叶、杂草也被果农们派上了用场,将其价值“榨尽”。
枯叶杂草被收集起来后,与养殖场的猪粪便结合进行发酵,成为有机肥,减轻了土壤板结度,减少了面源污染,还改善了果质。桃子糖分高了,口感好了,卖好价格自然不成问题。
如此一来,美在农家工作亦事半功倍。
因为果质优越,蒙阴蜜桃深受市场青睐
“以前村里打扫卫生,光雇人这块每年都得花一万多元。如今,果农们都主动地处理周围的垃圾。”赵国锐感慨不已,果业循环真是改变了百姓的习惯。农闲时节,果农们便将有机肥施入自家果园中,盼着来年果业兴旺,卖个好价钱!
“蒙阴县非常重视物化产品的减量使用。作为蒙阴蕞大的三农产业,果业责无旁贷。”蒙阴县果业发展服务中心副主任、高级农艺师王孝友说,特别是“板带灯芯”等方面的措施,使化肥农药的应用减量40%以上,效果事半功倍,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如今,来到蒙阴,山清水秀、果茂林丰,一幅美丽乡村新画卷徐徐展开。
【更多新闻,请下载海报新闻客户端或订阅山东手机报】
【山东手机报订阅:移动/联通/电信用户分别发送短信SD到10658000/8/106597009】
大众报业集团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版权声明广告业务
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主办 Email: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524678515; 13564686846; 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中国产业园区招商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13391219793 仅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