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临沂产业信息 > 正文内容

南下“取经”后济南请了苏州“老师儿”来讲课_今日头条_大众网

admin8个月前 (09-28)临沂产业信息9

  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不仅对个人,这句话对城市亦然。

  在历史长河中,曾经的繁华都市往往因为故步自封而褪去光环。

  如今的济南,正奔跑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今年的“开年大会”更是吹响了“项目突破年”的冲锋号,以“起步就是冲刺、开局就是决战”的姿态“兔”飞猛进。

  拼项目、拼经济,济南有着不俗的实力,是一名成绩可圈可点的“好学生”。

  此前,市委书记、市长分别带队前往深圳和苏州考察,学经验、谈合作。

  3月3日上午,济南市打造先进制造业和数字经济标志性产业链群专题培训班头部期暨“泉城干部大学堂”专题讲座举行,邀请苏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杨知评作辅导报告。

  从苏州“取经”归来,济南又请来资深“老师儿”现场教学。多位市领导以及区县、部门、开发区的主要负责同志坐在台下“听讲”。每到精彩处,台下的人们频频点头,不少人举起手机拍下课件。

  这一幕仿佛把我们拉回学生时代,我们身边总有一位成绩比自己好,学习还比自己更刻苦的同学。

  从苏州来到济南“讲课”,杨知评是何许人也?回答这个问题,先让我们把时间调回2月中旬。

  2月中旬,市委副书记、市长于海田率领济南市考察团到苏州市考察学习。而苏州是全国城市中GDP超过两万亿的唯一地级市,被称为“蕞强地级市”。考察期间,苏州工业园区是行程中的重要一站,在2022年国家级经开区综合考评中,苏州工业园区实现七连冠。

  由此看来,苏州以及苏州工业园区有许多值得学习的经验。这也是济南市考察团从苏州归来后,考察团成员纷纷表示“感触很深”的原因。

  认清差距,才能更好找准前进方向。

  回到此前问题,学习苏州的经验做法,为啥请来杨知评?

  他是西安交通大学博士,拥有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EMBA、新加坡国立大学MBA学位,2000年起历任苏州工业园区党工委委员兼中新苏州工业园区开发有限公司副总裁、园区管委会主任、苏州市政府秘书长、苏州市副市长等职,对园区建设管理和产业发展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不仅是苏州工业园区蝶变腾飞的见证者、亲历者,也是推动苏州高质量发展的参与者、奉献者。

  这位“老师儿”来传授经验,济南可谓找对人了。

  杨知评也是倾囊相授,从国内外背景、苏州和园区、体制和机制、规划和招商、创新和产业、功能区分、实践做法等方面介绍了他对苏州工业园区开发建设实践与体会。

  高效运转的“大部制”、权力和责任下放提升了效率、产业发展的时序关系、产业链生态链发展的案例分析……

  “产业”是本次培训班的“关键词”。

  老师教授的经验,学生也展示了自己的“解题思路”。

  “课上”,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有关负责同志分别围绕生物医药、集成电路产业链群培育工作作了报告。

  通过产业上“点对点”的对比,发展思路愈发清晰。

  比如,生物医药产业是苏州重点发展的“一号产业”,其产业规模已位列全国头部方阵。

  而生物医药与大健康是济南的四大主导产业之一,苏州的经验做法具有极高的可借鉴性。

  市工信局有关负责同志从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态势入手,既展示了我市打造生物医药标志性产业链群取得的阶段性成效——“N张清单”+“10个1”推进措施、形成“双核双谷多园”产业布局、研发创新实力持续增强等,又提出了相关思路和实践体悟。

  一方面,对标对表学经验;另一方面,结合实际理清思路。产业发展随之提速。

  不只产业布局,园区规划设计同样值得借鉴。

  “开课”之前有一处小细节,济南市有关领导在与杨知评交流时向其热情邀约,“一定要去我们的起步区看一看”。

  这背后,正是希望杨知评利用苏州工业园区开发建设丰富经验,为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建设出谋划策。

  起步区既是济南推动新旧动能转换的主战场,也是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的主阵地。

  798平方公里的发展热土一派生机,如何在这片广阔土地上科学谋划、合理布局,走出一条符合自身实际且极具特色的产城融合之路,值得思考。

  苏州工业园区开发建设的经验正可以帮助济南打开思路。

  成片开发的优势、基础设施的高水平布局、高效精准的实施路径、邻里中心的规划建设、文化建设的必要性……吸取成熟有效的经验,加以结合运用总会事半功倍。

  这堂“课”讲得好、听得进,泉字号的“好学生”正向“优等生”迈进!(来源:躬耕历山)

  【更多新闻,请下载海报新闻客户端或订阅山东手机报】

  【山东手机报订阅:移动/联通/电信用户分别发送短信SD到10658000/8/106597009】

  大众报业集团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版权声明广告业务

  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主办 Email:

葛毅明微信号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52467851513564686846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中国产业园区招商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13391219793 仅微信

本文链接:http://linyi.021cf.cn/index.php/post/5214.html

分享给朋友:

相关文章

【科学强国】临沂兰山:向现代物流迈进(下)

【科学强国】临沂兰山:向现代物流迈进(下)

  独具特色的物流体系。2023年10月份,兰山区“干支协同+城乡同网”农村物流发展模式成功入选为全国第四批农村物流服务品牌。今天我们将详细介绍临沂兰山建设现代物流城以及智慧云仓等物流仓储项目。   建设现代物流城,让商城企业叠加升级步伐加快,无论是物流企业还是商户都大力支持,加速迁移。“建设现代物流城,对商城发展来说至关重要。高标准的基础设施和服务配套,更有利于企业...

临沂2项目1园区被评为省重点文化产业项目、园区

临沂2项目1园区被评为省重点文化产业项目、园区

  日前,省委宣传部、省发改委等5部门联合公布了第四批山东省重点文化企业、重点文化产业项目、重点文化产业园区名单,临沂市书圣文化城建设项目、中华奇石文化城建设项目和汤泉文化旅游区成功入选。   入选企业、项目和园区在资金扶持、土地利用、投融资服务等方面享有优先支持权。目前,我市已有6个项目、3家企业、2个园区入选。此次入选的书圣文化城总投资10亿元,建筑面积20万平方...

临沂“园区化”发展聚集产业升级新引擎

临沂“园区化”发展聚集产业升级新引擎

  “产业聚集化、园区集约化、生产链条化”在加快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中,临沂市重点推进园区化发展,科学谋划产业发展空间布局,合理构建大型产业化聚群,积极推动园区扩能增效。如今,一座座现代化工业园区强势崛起,一处处产业化区域聚集区抱团发展,一个个特色化产业园区提质增效协同发展,园区化发展的探索已成为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新实践。   金秋时节,走进位于我市木业产业聚集区...

临沂临港经济开发区产业园区

临沂临港经济开发区产业园区

  声明:,,,。详情   冶金复合材料产业园区位于开发区东部离港口蕞近的区域,用地分南北两处集中布局,北部依托现有发展基础集中布置在坪岚铁路以北、兖石铁路以南区域;南部位于岚枣高速以北、团林镇区东侧,规划面积20平方公里。   以新型复合材料为主,抓住临港产业基地被列入《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辨剃趋符划》的重大机遇,依托港口优势,打造与日照精品钢...

临沂临港经济开发区产业园区简介

临沂临港经济开发区产业园区简介

  冶金复合材料产业园区位于开发区东部离港口蕞近的区域,用地分南北两处集中布局,北部依托现有发展基础集中布置在坪岚铁路以北、兖石铁路以南区域;南部位于岚枣高速以北、团林镇区东侧,规划面积20平方公里。   发展目标及定位:以新型复合材料为主,抓住临港产业基地被列入《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的重大机遇,依托港口优势,打造与日照精品钢基地相配套的加工基地。同时,大力发...

临沂五金制造产业孵化基地项目商业计划书案例

临沂五金制造产业孵化基地项目商业计划书案例

  由内容质量、互动评论、分享传播等多维度分值决定,勋章级别越高(),代表其在平台内的综合表现越好。   原标题:临沂五金制造产业孵化基地项目商业计划书案例   临沂五金制造产业孵化基地项目计划总投资5230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4180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79.99%;流动资金1050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20.07%。   本报...

临沂国家高新区基本情况

临沂国家高新区基本情况

  临沂高新区成立于1992年10月,2011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升级为国 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全国105家国家高新区之一,也是全国革命 老区中头部家国家级高新区。总规划面积192平方公里,实际控制面积 166平方公里,下辖两个乡镇(街道)、总人口16.8万人。现有工商注 册企业1570家,规模以上企业191家,其中外资企业26家,高新技术企 业22家,上市(挂牌)公司8家。园区整体...

临沂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简介

临沂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简介

  可选中1个或多个下面的关键词,搜索相关资料。也可直接点“搜索资料”搜索整个问题。   临沂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成立于1992年,建区20年来,临沂高新区始终高举“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旗帜,坚持科技兴区、创新强区、工业立区的发展思路,全区经济总量、发展速度、科技创新、环境建设等方面不断实现新发展、新跨越。2011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