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临沂产业信息 > 正文内容

临沂:打造鲁南经济圈科技创新标杆城市

admin10个月前 (09-28)临沂产业信息27

  到2027年年底,临沂市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超过全省平均水平

  日前,临沂市人民政府下发《关于加快推进新时代科技强市建设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加快推进新时代科技强市建设。《意见》要求大力实施科教兴市战略、人才强市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尽快形成“围绕产业抓科技、壮大产业强科技”的有效耦合、有力互动、良性循环,加速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努力将临沂市打造成为鲁南经济圈科技创新标杆城市、鲁南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山东重要的区域创新高地,为中国式现代化“临沂实践”贡献力量。

  到2027年年底,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超过全省平均水平,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突破2300家、力争达到2500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突破3000家、力争达到3500家,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达到50%以上,创新创业生态明显优化,创新资源配置更加高效,科技创新综合实力加快提升,经济社会发展创新力显著增强。

  在建立“1213”实验室体系上,推进沂蒙山实验室(临沂现代药物山东省实验室)建设,充分发挥全国重点实验室引领作用,依托战新产业和八大主导产业,布局建设10家省级重点实验室、300家市级重点实验室,加快构建“1213”新型实验室体系。创新管理运营机制,建立跨单位、跨体制的大协同科研组织模式,精准布局科研攻坚任务,产出一批原创性、战略性、关键性重大创新成果。

  增强工业“量质齐升、两年万亿”科技保障

  强化产业技术攻关,开展科技示范应用,推进科研组织方式创新,《意见》从3个方面增强工业“量质齐升、两年万亿”科技保障。其中,在强化产业技术攻关上,围绕产业“量质齐升”发展目标,实施重大关键技术攻坚行动,推进科技资源一体化配置,采取多渠道集中、连续支持等方式,每年实施市级以上科技创新项目100项左右,重点突破制约产业发展的重大关键共性技术难题,全面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

  在提高乡村振兴科技支撑力上,加快现代种业企业和良种繁育生产基地建设,组织开展全产业链育种科技攻关,培育应用一批突破性新品种。加强现代农业技术研究开发,加快农业信息技术、便携终端、智能装备等技术攻关,重点突破一批产业技术瓶颈、转化一批重大科技成果。发挥农业科技园区引领作用,壮大农业科技特派员队伍,构建现代农业“四位一体”产业技术创新体系。打造科技支撑乡村振兴、促进共同富裕的“临沂样板”。

  培优培强创新创造主体,增强企业技术创新实力,强化重点企业创新引领,《意见》从3个方面培育壮大科技创新主体。其中,在培优培强创新创造主体上,实施科技型企业梯次培育行动,通过科技招商引进一批、科技人员创办一批、科技孵化载体培育一批、传统产业改造一批,持续增加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力争每年新增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各200家以上。实施源头孵化能力提升工程,聚焦专业化、平台化、一体化,加快推进临沂应用科学城二期、省级大学科技园建设,培优做强15家品牌孵化载体,支持驻临高校院所参与建设专业化孵化载体。鼓励大型企业科技设施、科研数据等创新资源与中小企业共享共用,推动科技型中小微企业融通发展。

  《意见》从培育科技人才梯队、实施科教协同育人计划、吸引海外高层次人才、做好人才服务保障等4个方面打造高水平人才集聚高地。其中,在实施科教协同育人计划上,搭建职业院校、科研机构、行业协会以及骨干龙头企业对线个左右市级职业教育集团,优先发展电子商务、先进制造、现代农业、现代信息技术等产业所需的一批新兴专业,改造升级一批传统专业,形成紧密对接产业链创新链的专业体系。力争年度培养技术人才7万人、技能培训15万人次以上。

  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在深化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等区域的协同创新上,深化与大院名校战略合作,每年至少与100家高校院所和科技型大企业合作,推动高端创新资源集聚临沂。多方位多渠道开展国际科技合作,深度参与“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支持重点企业设立海外研发中心,布局一批联合研发机构,全力打造科技创新国际交流合作新高地。

  完善科技成果转化链条,增强创业投资培育引导作用,推动科技金融发展,《意见》从3个方面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其中,在完善科技成果转化链条上,支持临沂市技术成果交易中心运营发展,建立覆盖全市、标准统一、资源共享的技术市场体系。发挥临沂大学省级技术转移服务机构的辐射带动作用,加快推动驻临高校院所建立专业化技术转移机构。支持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共建科技企业孵化器、中试基地、加速器,加速推动科技成果转化落地。加强技术转移人才培养基地建设,每年培训技术经纪人200人以上。

  《意见》从推进科技成果评价改革、创新科研经费管理及加强科普宣传工作3个方面优化科技创新环境。其中,在加强科普宣传工作上,重点围绕“十四五”时期全市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超过15%的目标任务,大力推进科技资源科普化、科普信息化提升、科普基础设施建设、基层科普能力提升4项工程,组织实施青少年、农民、产业工人、老年人、领导干部和公务员5项“科学素质提升行动”。加强科学家精神宣传,组建临沂市科学家精神宣讲团,举办宣讲大赛,开展“三进宣讲”(进高校、进院所、进企业)活动20场以上。支持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县(区)2个以上。

  强化要素保障,构建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的创新政策体系,提供定制化科技政策服务,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加速向科技型企业集聚。将研发投入情况与科技资源配置紧密挂钩,引导县区、高校院所和企业加大有效研发投入。将科技类重大项目、重大平台用地纳入国土空间规划用地布局,对纳入省市重大项目清单的市级以上重点科技创新项目保障新增用地指标,确保项目尽早落地建设、投产达效。

  想爆料?请登录《阳光连线》()、拨打新闻热线,或登录齐鲁网官方微博(@齐鲁网)提供新闻线索。齐鲁网广告热线,诚邀合作伙伴。

  向“新”而立——临沂市聚力突破新能源产业打造“绿色低碳之城”

  “双碳”目标指引下,临沂主动创新求变、积极推进绿色转型,把新能源产业作为重要的发展支点,超前布局“风、光、氢、储、新能源商用汽车”...[详细]

  23个国家药品标准在此诞生——走进经方与现代中药融合创新全国重点实验室

  第二届中国储能产业论坛在临沂举行

  传承红色基因 凝聚精神力量——红色文化论坛在临沂举行侧记

  11月7日至8日,由中国人民大学、山东省委宣传部、学习时报社联合主办,临沂市委承办的红色文化论坛在临沂市举行。[详细]

  “央企省企临沂行”活动于11月9日至10日举办

  据介绍,“央企省企临沂行”活动定于11月9日至10日举办。该活动由山东省国资委和临沂市委、市政府共同举办,主题为聚力沂蒙,共赢未来。[详细]

  任刚到郯城县调研新开工项目建设工作并出席工业项目集中投产仪式

  11月6日,市委书记任刚带领市直有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到临沂市郯城县调研新开工项目建设工作,并出席工业项目集中投产仪式。[详细]

  红色文化论坛|山东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研究员张凤莲:深挖红色资源 推动红色文化传承弘扬走深走实

  红色文化论坛|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亓振华:山东在以红色文化推进全环境立德树人方面有独特优势

  红色研学旅游高质量发展论坛在临沂举办

  红色文化论坛|河南红旗渠干部学院副院长陈晓萍:做好红色文化研究 传承和弘扬好红色文化

  从引进到引领 临沂发布《人才支撑产业发展十条措施》

  “人才飞地”,让临沂与人才之间修建起跨越山海的时空隧道。以“飞地”为纽带,疏通了人才、技术、项目、资金等通道,推动了两地产业、人才...[详细]

  临沂积极推进工业用地提质增效 土地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升

  临沂发布第9号总河湖长令 统筹推动河湖长制高质量发展

  传承红色基因 凝聚精神力量——红色文化论坛在临沂举行侧记

  几元钱的便宜牙膏为何慢慢“消失”?为追求利润,厂家更倾向于生产中高端产品

  临沂:学习消防知识 增强消防意识

  第二届中国储能产业论坛在临沂举行

  临沂市首家青岛银行县域支行成立

  2023-2024中国男子排球超级联赛(临沂赛区)将于11月12日开赛

  山东省蕞小直径盾构隧道在临沂双线贯通

  临沂:带货山东好品 带动“双十一”销量

  【重磅】临沂:3年前买商铺 贷款迟迟未能办理

  退役军人“化身”供水维修工 脱下军装的他们为民生服务保驾护航

  2023中超收官山东泰山5—1胜河南位居赛季亚军 新赛季将告别费莱尼

  险遭逆转!以3分开场,以3分结束,山东高速男篮胜山西

  张宝亮参观2023首届中国(临沂)跨境电商产业博览会暨中韩贸易交流会

  临沂市与越南富寿省越池市代表团举行双边会谈

  临沂市与日本奈良县代表团举行会谈

  临沂蓝天热力:预计11月10日实现供热达标

  场面震撼!200多座塔吊同时作业,临沂现代物流城建设开启“快进键”

  临沂市发布2023年第1号总林长令

  版权所有: 齐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通讯地址:山东省济南市经十路81号邮编:250062

葛毅明微信号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52467851513564686846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中国产业园区招商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13391219793 仅微信

本文链接:http://linyi.021cf.cn/index.php/post/4278.html

相关文章

【园区要闻】感恩同心同路 汇聚众智启未来

【园区要闻】感恩同心同路 汇聚众智启未来

  时光飞逝,时至年末。在2021年里,国金科创及旗下临沂国金智造产业园与临沂诸多媒体良好互动,携手塑造了良好的品牌形象和项目形象。   为加强良性互动,探索产业园品牌化发展、产业园与品牌及区域经济深层次联动的道路,2022年1月15日,以《同心同路 智·启未来》为主题的国金科创&临沂国金智造产业园媒体年度答谢会隆重举行。...

【科技创新】燃创新之火打造青海科创先行区 ——写在西宁首届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对接会闭幕之际

【科技创新】燃创新之火打造青海科创先行区 ——写在西宁首届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对接会闭幕之际

  科研成果的落地转化,是科技创新直接服务于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青藏高原的青海省,坐拥我国丰富的盐湖锂资源、有色金属矿产资源、太阳能光伏新能源、高原特色生物等独有的优势资源,资源优势如何转化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助力科技腾飞的技术优势?无疑,科技成果的高效转移转化是实现创新能力产出蕞大化的蕞佳途径。   七月的高原,花团锦簇,生机盎然。7月27至28日,西宁科技大...

【科技战“疫”】科技攻关逆行担当---河东区中科(临沂)创新园2家硬核企业冲在战“疫”一线贡献“…

【科技战“疫”】科技攻关逆行担当---河东区中科(临沂)创新园2家硬核企业冲在战“疫”一线贡献“…

  步入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在这场没有硝烟的病毒防疫战中,大家以各种方式冲向战“疫”头部线,凝聚力量,众志成城,共克时艰……   科技攻关显作为,抗击疫情在行动。疫情当前,临沂市河东区中科(临沂)创新园作为全市科技企业孵化器、中国科协海智计划临沂工作基地工作站,入驻的企业充分发挥自身科技优势,聚焦关键紧迫的疫情防控技术,迅速行动、火速研...

临工集团智能科创中心:项目建设“加速度”智能制造“闯新路”

临工集团智能科创中心:项目建设“加速度”智能制造“闯新路”

  激光叉车AGV、打胶机器人、拧紧机器人、拆分机器人、自动上下料滚筒线、桁架装配机器人等众多设备在调度系统控制下有序完成自动化操作。11月18日,记者来到位于临沂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临工集团工业智能科创中心(以下简称临工智科),临工集团自主研发的自动化、智能化、信息化和网络化的软硬件汇聚于此,形成了一个工程机载智能制造的系统。   “临工智科项目总投资3.4亿元,总用地...

临沂企业家谈创新②丨李文峰:科创起航全力探索大数据时代全产业链生活服务平台

临沂企业家谈创新②丨李文峰:科创起航全力探索大数据时代全产业链生活服务平台

  山东省2022年工作动员大会,提出要重点抓好“十大创新”,奋力开创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建设新局面。企业是创新的主体,企业家是创新发展的探索者、组织者、引领者。临沂市工业和信息化局、临沂市中小企业发展服务中心指导,大众网·海报新闻联合临沂市企业家协会推出《十大创新看临沂》系列报道之企业篇“企业家谈创新”,聚焦临沂市的重点企业积极响应号召,打造强有力创新主体,企业家敢为人先、开拓进...

临沂城市发展集团

临沂城市发展集团

  ————————————————————————————————————————————————————————————————————————   抓好人才科创工作。打造全省首家企业化全链条人才服务模式,建立本土化、市场化的人才工作机制。对接高校科研院所,积极开展人工智能、机器人科技、创新发展等领域合作。提升临沂应用科学城园区基础设施配套,启动建设沂蒙企业家学院...

临沂市人工智能研究院产学研合作交流活动在启迪科创大厦举办

临沂市人工智能研究院产学研合作交流活动在启迪科创大厦举办

  11月3日下午,临沂市人工智能研究院产学研合作交流活动在我区启迪科创大厦举办。   蹇木伟 博士后、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致公党党员、山东省“泰山学者”工程青年专家、山东财经大学特聘教授   李成栋 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泰山学者青年专家、省优青、省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山东省智能建筑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山东省高等学校“人工智能与建筑智能化”青年...

临沂市兰山区“四链”融合赋能人才打造区域科创高地

临沂市兰山区“四链”融合赋能人才打造区域科创高地

  近年来,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全面实施人才强区战略,立足主城区区位优势和教育资源优势,依托商贸物流、绿色木业、食品医药等重点产业,探索出一条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县域特色“四链”融合路径。被评为首批“山东省技术转移先进县”,获批“山东省人才引领县域高质量发展试点县区”。今年上半年,新增专精特新企业8家、高能级创新平台2家;省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增至96家,其中国家级1...

简体中文繁體中文English한국어日本語DeutschрусскийبالعربيةTÜRKÇEportuguêsคนไทยFrança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