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上土地托管新模式雇供销社种地留守老人不愁了
汶上土地托管新模式 雇供销社种地留守老人不愁了
2014-01-15 08:01: 作者:孟敏 来源:齐鲁晚报
土地托管后,年逾八旬的徐象红夫妇不用再为种地操心,生活悠闲了许多。在汶上县义桥镇房柳村村支书王凤喜看来,不少村民不愿意住楼房,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种地不方便。王凤喜说,如今在外打工的小夫妻,甚至对自家有多少亩地、位置在哪、种了什么都说不清楚了。
土地托管后,年逾八旬的徐象红夫妇不用再为种地操心,生活悠闲了许多。据介绍,截至目前,汶上县供销社为10.6万余亩土地提供******,总计实现******收入1821万元,实现利润收益184万元。在汶上县义桥镇房柳村村支书王凤喜看来,不少村民不愿意住楼房,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种地不方便。
土地托管后,年逾八旬的徐象红夫妇不用再为种地操心,生活悠闲了许多。本报记者孟敏摄
更专业的技术型农民操作大型喷药机。(资料片)
村里超八成青壮劳力都外出打工,家里只剩下老人和孩子。田地谁来种,怎么种?放在2010年前,这是让济宁市汶上县义桥镇房柳村老支书王凤喜天天犯愁的事儿。
如今,汶上县的土地托管模式给出了答案:让供销社来帮农民种地。农户只要交一部分******费,供销社提供一条龙种地******,年轻人不耽误打工,老年人不犯愁种地,地里的收成还有保证。试点4年来,房柳村近500亩地已经全部交由供销社托管。
1月11日上午,年逾八旬的徐象红老人刚从义桥镇集上回来,手里拎着7块钱的鲜鱼和11块钱的猪肉。孩子都外出打工了,他和老伴儿留在村中,守着3亩6分地过活儿。这些鱼和肉,加上自己种的白菜,够老两口吃上五六天的。
“别看我腰都弯了,头几年一样得下地干活。”虽说老两口生活自理,但干起农活来已很吃力。但儿女都不在家,土地也不能荒着。
徐象红是汶上县义桥镇房柳村众多留守老人的缩影。
看着这些老人佝偻着腰下地浇水,今年75岁的村支书王凤喜很不忍心。但村里年轻人少、老人多,谁也顾不上谁。
王凤喜说,如今在外打工的小夫妻,甚至对自家有多少亩地、位置在哪、种了什么都说不清楚了。
“汶上县是典型的农业大县,共有耕地93万亩,全县66万农业人口中,36.2%常年外出务工。”汶上县供销社主任徐锋介绍说,近年来,农村普遍面临着“打工顾不上种地、花钱种地成本高”的困局。
徐锋说,打工收入高,种地尤其是种粮食收入低,年轻人留在家中种地的积极性不高。可要农民扔了土地,心里又不踏实。
2010年,汶上县供销社牵头,探索出土地托管的新路子。据徐锋介绍,土地托管,不改变土地的承包权、经营权、收益权,由基层供销社和村“两委”合办合作社,组织农民入社,并签订包括耕种、管理、收割、烘干、储藏、销售等在内的全套土地托管******协议。
土地托管分两种形式,一种是全托,由托管******队统一耕种、管理、收割和销售。另一种是半托,由托管******队提供耕、种、收等部分环节的生产******。对于全托的农户,每年只需交一亩800元左右的******费,就能坐等收成了。
不过,土地托管刚进村时,推广起来可没少费劲儿。
“村民不明白土地托管是怎么回事,一听托管就以为是要把土地转让出去。”徐锋说。
“土地流转后,种什么,赚多少钱,和村民没什么关系,村民接受起来有难度。而土地托管不管赚了多少钱,蕞后都得交给农民。”徐锋说,供销社是在为农民打工,同时也获得了收益。
汶上县供销社副主任何树伦介绍说,土地托管前,外出打工的农民都要在农忙季节请假回家种地,按2013年的劳务价格男工150元/天、女工80元/天算,夏秋两季按20天计算,每户一男一女两人就减少收入4600元,加上往来费用,每户减少收入近5000元。
至于土地托管的实际收益,房柳村村民徐丙元一笔笔记得明白。家里的土地全托后,2010年分成是小麦1100元/亩,玉米1200元/亩,2011年分别涨了100元。2012年价格随市场价上涨,小麦1400元/亩,玉米1350元/亩,去年的小麦、玉米也维持1400元/亩。
“土地托管******费用低于市场价格,每亩土地每年减少支出172元;同时亩产量可增加150斤,按每斤粮食1元计算,可增收150元。”王凤喜给记者算了一笔账,这一减一增,加上不用耽误打工赚钱,每户每年就可增加收入5966元。
“俺那些地全托管了,一年能赚万儿八千的。”徐象红说,孩子在外打工也不用记挂着地里的庄稼了。
此外,我省大量的空壳村、欠债村都没集体收入,严重制约了新农村建设工作的开展。“通过开展土地托管,汶上县供销社在有偿******收益中给村集体提成,光使用供销社从厂家直供直销的化肥,每销售一吨化肥就给村集体提成100元。”何树伦说。
按照2013年的协议,土地托管的利润按比例分成,县供销社占60%,村集体30%,乡镇供销社10%。仅这一项,村集体每年能收入五万多元。
“2013年村里拿出6万元,为每位村民垫付了新农合个人统筹部分的70元,还为每个家庭购买了财产保险。”王凤喜说,村集体收入增加,也能给村民多办点实事儿。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524678515; 13564686846; 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中国产业园区招商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13391219793 仅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