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国行丨琅琊王氏:孝友传千年
在山东临沂白沙埠镇,有一个名为孝友的村庄。村如其名,这里到处都能看到“孝”的痕迹,“孝心路”“孝心亭”,以及各种方便老年人生活的设施设备。
孝友村是琅琊王氏的发源地和祖居地,生活于此的大多数村民都是琅琊王氏后裔。王孝敬是琅琊王氏第52代后人,人如其名,“孝敬”二字在他心中分量很重。而他孝敬的人,是与他没有血缘关系的继母。
王孝敬幼年丧母,父亲再婚后和继母一起生活。继母的到来温暖了他的童年,她会给他摊煎饼,包好、卷好,让他带去上学;给他做鞋子,春天一双、秋天一双。母亲来了,他变成有人疼的孩子了。
成家后,王孝敬和妻子一起照顾继母,平日里无论工作多忙,他每天都要回家陪母亲吃晚饭、聊天。在夫妻俩的悉心照料下,老人以95岁高龄安然辞世。
当地人对于老年人的关怀,不仅在养身,还在养心。为了让老人的晚年生活愉悦,村里早在十多年前就开始组织“孝心游”活动,儿女们谁有空谁跟团照顾,出行的费用由子女承担。
琅琊王氏,中华民族历史上一个赫赫有名的家族,有着“华夏首望”之称。从东汉到明清的1800多年间,共走出92位宰相,有600多人的名字被写入正史。
琅琊王氏人才辈出,王羲之就是其中的代表。他的《兰亭集序》被称作“天下头部行书”,为历代所敬仰。但对于王氏后人来说,他的另外一幅作品《姨母帖》,有着更重要的意义。
王羲之的姨母是东晋著名女书法家卫夫人卫铄。七岁那年,他跟随姨母学习书法。对这个天资聪颖的外甥,卫夫人寄予厚望,她将毕生所学倾囊相授,希望他能够把书法艺术传承下去。
王羲之也把卫夫人当作母亲一样孝敬。一天,家仆匆匆来报,卫夫人病逝。惊闻噩耗,王羲之内心久久不能平静,于悲恸欲绝中写下了著名的《姨母帖》。自那以后,王羲之更加勤于练习书法,终成一代“书圣”。
古语说“夫孝者,善继人之志”,王羲之承姨母的书法衣钵,且青出于蓝,成为后世称赞的“书圣”,正是一种承接先人之志的孝行。
琅琊王氏以孝传家的家风,可以追溯到东汉时期。孝友村中矗立着一座孝友祠,祠堂中供奉着王家三位重要的先祖,其中一位是“孝圣”王祥。
相传,王祥母亲早逝,继母朱氏对他十分刻薄,但他依旧笃孝至纯。寒冬腊月里,继母想吃鲜鱼,他便脱下衣服趴在冰上,试图融冰取鱼。王祥的孝心感天动地,两尾鲤鱼从冰下跃出。这便是《二十四孝》中“卧冰求鲤”的故事。
王祥笃孝至纯,弟弟王览也不遑多让。王览是朱氏亲生,一次,在得知母亲欲用酒毒害兄长时,他夺过酒就要饮下,朱氏至此罢休。王览的故事也被列入“二十四悌”。
王氏兄弟的故事传颂千年,明朝嘉靖皇帝对二人的故事大为感动,题写“孝友格天”四个字赠予王氏家族。孝友村的名字,也由此而来。
从历史上的“卧冰求鲤”到今天的“王孝敬孝母”,走进琅琊王氏的历史和今天,可以真切感受到这个古老家族对于“孝”的理解和实践。
今晚20:00,锁定CCTV4《记住乡愁》,走进琅琊王氏祖居地,感受一片孝心浸润的土地。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524678515; 13564686846; 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中国产业园区招商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13391219793 仅微信